屬靈爭戰-認識神

屬靈爭戰-認識神

一、屬靈爭戰的核心:認識神

屬靈爭戰的本質關乎:
1. 對神的認識(真理 vs. 謊言)
2. 對神主權的順服(神的國 vs. 撒但的國)
3. 對神救恩的領受與傳播(生命 vs. 死亡)

「認識你—獨一的真神,並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,這就是永生。」(約翰福音 17:3)

二、認識神的源頭:啟示

1. 聖經啟示:最高標準,在聖靈光照下明白應用(提摩太後書 3:16-17)。
2. 普遍啟示:透過創造顯明,使人無可推諉(羅馬書 1:20)。
3. 救贖性認識:唯獨藉聖經與聖靈工作達成(哥林多前書 2:14)。

三、對「非信徒」的真理澄清

1. 神的普世之愛:
   「神愛世人,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。」(約翰福音 3:16)
2. 救恩的普世邀請:
   「願意萬人得救」(提摩太前書 2:4);「口渴的人也當來!」(啟示錄 22:17)
3. 人的責任與神的公義:
   · 拒絕救恩源於罪性,神尊重自由意志(羅馬書 2:5-8)。
   · 審判是拒絕者的公義結果,非神的冷漠。

四、神對信徒的啟示與引導

1. 聖經的充足性:
   · 完備啟示,為信仰與生活最高準則(提摩太後書 3:16-17)。
2. 聖靈的工作:
   · 光照聖經真理(約翰福音 14:26),引導生活(詩篇 32:8)。
   · 不增新權威啟示(啟示錄 22:18-19),專注真理應用。

五、神的呼召與定時

1. 呼召的持續性與引導: 神的呼召不僅是起點(如出埃及記 3、使徒行傳 9),更是持續的引導過程(如以色列人在曠野有雲柱火柱引導;保羅後續有聖靈禁止與馬其頓呼聲)。祂會持續透過聖經、聖靈感動、環境、屬靈同伴等印證和調整方向(箴言 3:5-6)。

2. 呼召的範圍與目的: 呼召不僅是為了個人得救或事奉崗位,更是為了神的國度與榮耀(羅馬書 8:28-30;以弗所書 1:11-12)。呼召包含“成為聖潔”、“作主門徒”、“彼此相愛”、“傳揚福音”等普遍性呼召,以及個人特定的使命/崗位(如先知、使徒、教師或特定職分)。

3. 神的時序主權:
   ·人的等候與預備: 在神所定的“時候滿足”到來之前,人常需要經歷等候(如亞伯拉罕等候應許之子;以色列等候彌賽亞;保羅在阿拉伯曠野的預備期)。這段等候期是神塑造品格、建立信心、教導功課的關鍵時刻(詩篇 27:14;羅馬書 5:3-4;雅各書 1:2-4)。人的責任是在等候中預備自己,順服神當下的帶領。
   
   ·“時候滿足”的雙重性: “時候滿足”(加拉太書 4:4)不僅指神預備好的客觀歷史時機(如羅馬和平、希臘文化普及、猶太人散居、共同語言等為福音預備了環境),也指神在個人生命中預備成熟的時機(如摩西在米甸牧羊40年後被呼召;大衛受膏後多年才登基)。

4. 神延遲的智慧與目的: 神的時間表與人的期待常不同步(哈巴谷書的困惑)。神的“延遲”可能有深意:為了施憐憫給更多人悔改的機會(彼得後書 3:9),為了讓苦難成就更大的榮耀(約翰福音 9:1-3),為了更徹底地彰顯祂的權能(約翰福音 11:1-6, 14-15),或為了讓祂的百姓學習更深的信靠(詩篇 40:1)。

5. 信心與忍耐的功課: 認識神的呼召與定時,核心是建立對神主權和良善的信心(羅馬書 8:28),並在祂看似延遲時操練忍耐(希伯來書 6:12, 10:36;雅各書 5:7-8)。
· 平衡的真理: 強調神的主動和主權,並非否定人的責任(回應、順服、預備、禱告);強調神的定時,並非鼓勵被動等待,而是鼓勵在神當下的帶領中積極盡忠。

6. 應許的確據: 神是信實的,祂所呼召的,祂必負責到底(帖撒羅尼迦前書 5:24;腓立比書 1:6)。祂的應許永不落空,必要在祂所定的、最美好的時機成就(約書亞記 21:45; 23:14)。

7. 神應許禱告的原因-不是因為你有多好

1)【出三十三17】「耶和華對摩西說:『你這所求的我也要行;因爲你在我眼前蒙了恩,並且我按你的名認識你。』」
背景:這是在以色列人鑄拜金牛犢、大大得罪神之後。神甚至說不想親自帶領他們了,怕因他們的頑梗而在路上滅絕他們。摩西爲百姓代求。
· 關鍵點:神應允摩西的禱告,不是因爲百姓有多好(他們剛犯了滔天大罪),也不是因爲摩西的禱告技巧有多高超。唯一的原因是:
  · “你在我眼前蒙了恩”:這是神主動、白白的恩典(Charis)。摩西在神面前是蒙恩的器皿,這不是他賺來的,而是神賜予的地位。
  · “我按你的名認識你”:這表明了一種親密、個別、深入的關係。神認識摩西,悅納他這個人。

所以,禱告蒙應允的首要原因,是禱告的人站在神恩典的地位上,並與神有親密的關係。

2)因着耶穌基督的名(我們與神關係的基礎)

約翰福音 14:13-14 「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,我必成就,叫父因兒子得榮耀。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,我必成就。」

希伯來書 4:14-16 「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,就是神的兒子耶穌,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…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,爲要得憐恤,蒙恩惠,作隨時的幫助。」

· 這是新約最核心的真理。我們今天能來到神面前禱告,唯一的原因是耶穌基督爲我們死,作了我們與神之間的中保(Mediator)。我們奉祂的名禱告,意味着我們是靠着祂的功勞、祂的義、祂的資格來到神面前,而不是我們自己的。我們的“好”永遠不夠,但基督的“好”完全足夠。

3)因着神的慈愛和信實

詩篇 106:8, 45 「然而,他因自己的名拯救他們,爲要彰顯他的大能… 他爲他們記念他的約,照他豐盛的慈愛後悔。」

· 這處經文記載了神多次拯救犯罪的以色列人。原因很清楚:“因自己的名”、“記念他的約”。神持守自己的應許和屬性,而不是因爲百姓配得。

4)因着神垂聽謙卑悔改的禱告

路加福音 18:13-14(稅吏的禱告) 「那稅吏遠遠地站着,連舉目望天也不敢,只捶着胸說:『神啊,開恩可憐我這個罪徒!』我告訴你們,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爲義了;因爲,凡自高的,必降爲卑;自卑的,必升爲高。」

· 這個稅吏一無所有,沒有任何可誇的“好行爲”。他唯一的“資本”就是承認自己是個罪人,並祈求神的“恩惠”(“開恩”原文就是“施恩”)。正是這樣的禱告蒙了應允。神應允的是承認需要恩典的禱告。

5)因為禱告符合神的旨意

約翰一書 5:14-15 「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什麼,他就聽我們,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。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,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,無不得著。」

6)因為出於真實的信心

信心是接收神恩典的管道。這裡說的不是「自信」或「相信必然發生」的信心,而是領受神的啟示,主耶穌要你這樣祈求神。

馬可福音 11:24 「所以我告訴你們,凡你們禱告祈求的,無論是什麼,只要信是得著的,就必得著。」

約翰福音 15:7 「你們若常在我裡面,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,凡你們所願意的,祈求,就給你們成就。」

7)因為行在光明中,歸神為聖

以賽亞書 59:1-2 「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,不能拯救,耳朵並非發沉,不能聽見,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;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。」


總結:
 1. 神主動呼召:
   · 透過聖經、聖靈感動、環境印證顯明旨意(出埃及記 3;使徒行傳 9)。
2. 神的時序主權:
   「及至時候滿足,神就差遣祂的兒子。」(加拉太書 4:4)
   · 復興運動皆源於神主動(如五旬節、宗教改革、大覺醒運動),非人為策劃。


六、撒但對「認識神」的核心攻擊

1. 扭曲神的形象

· 謊言本質:
  · 散播「神冷漠、不可靠」的暗示(創 3:1-5),質疑神的良善與信實。
  · 強調神的「限制」(如禁果)是爲控制人,而非保護(創 3:4-5)。
· 攻擊目標:
  · 破壞人對神的 信任,使人對神的動機產生懷疑。
  · 製造「神 vs. 人利益對立」的假象。
· 現代表現:
  · 苦難中認定「神不關心我」;禱告未應驗時認爲「神失信」。

2. 篡改「認識神」的源頭

· 謊言本質:
  · 否定神啓示的絕對性,鼓吹「人可自主定義神」(參林後 11:3-4)。
  · 將聖經真理與世俗哲學混合(如伊甸園中蛇篡改神的話)。
· 攻擊目標:
  · 使人離開 神的話語,轉向經驗、理性或情感作爲認識神的基礎。
· 現代表現:
  · 貶低聖經權威:「經文是古人寫的,不適用於現代」;
  · 用「個人感受」取代真理(如「我覺得神應該接納我的選擇」)。

3. 阻撓人與神的關係

· 謊言本質:
  · 製造 罪疚與隔絕感,使人不敢親近神(創 3:8-10)。
  · 誇大神的「公義」卻隱藏「赦免之恩」(參約一 1:9)。
· 攻擊目標:
  · 切斷人與神的 親密交通,使人活在定罪中。
· 現代表現:
  · 持續犯罪後認定「神不再接納我」;
  · 用宗教行爲(如機械式禱告)取代真實關係。

· 爭戰策略:
1. 真理紮根:
   · 熟記核心經文(如羅 8:28),在受指控時立刻宣告神的屬性。
2. 破除孤立感:
   · 在羣體中見證神的信實(啓 12:11),集體抵擋「神不可靠」的謊言。
3. 恢復關係導向:
   · 強調「認識神」是 生命經歷(約 17:3),而非僅神學知識。

   
七、認識神的實踐路徑

1. 在順服中深化:
   「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。」(雅各書 2:17)
亞伯拉罕獻以撒(創22) 順服超越理性考量 放下自我計劃,聽從神看似不合理的帶領
乃縵在約旦河沐浴(王下5) 降伏驕傲,接受簡單命令 在職場/關係中踐行神微小卻具體的指引
彼得下網捕魚(路5:5) 憑信行動突破經驗侷限 在資源匱乏中仍按神話語嘗試

核心真理:
「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這人就是愛我的;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且要向他顯現。」(約14:21)
▶ 順服是開啓神聖啓示的鑰匙——真理的認知在降服行動中深化爲生命的印記。

2. 在苦難中顯明:煉淨虛假的信仰

「我從前風聞有你,現在親眼看見你。」(約伯記 42:5)

約伯失去一切(伯42:5) 從「風聞」到「親眼看見」 苦難粉碎宗教式偶像,遇見位格的神。
約瑟被賣爲奴(創45:8) 看清神掌權的「救贖視角」 苦難成爲拯救多人的器皿。
保羅的刺(林後12:9) 領悟「能力在軟弱中完全」 破碎帶出基督生命的流露。

顛覆性啓示:
苦難不是終點,而是神「外科手術式」的切割——

· 切除對今生的依賴(如同哈拿不孕,撒上1)
· 顯明真正的安慰源頭(如保羅在獄中寫腓立比書)
· 預備永恆榮耀的器皿(「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,要爲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」林後4:17)

3. 在羣體中辨識神的性情
      ▶ 透過彼此相愛見證神:「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衆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」(約13:35)
      ▶ 實踐:在教會肢體衝突中學習基督的饒恕(弗4:32)
      
4. 在靜默中等候神的啓示
      ▶ 以利亞在何烈山洞中:神不在風中、地震、烈火中,卻在「微小的聲音」裏(王上19:11-12)
      ▶ 實踐:每日脫離信息洪流,進入內室安靜禱告(太6:6)
      
5. 在敬拜中經歷神的同在
      ▶ 保羅西拉監獄中讚美:神蹟發生的催化劑(徒16:25-26)
      ▶ 實踐:在絕望處境用詩章頌詞靈歌轉向神(弗5:19)

6. 認識神的終極目標

「認識你獨一的真神,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,這就是永生。」(約17:3)

7. 避免陷入「知識驕傲」——

· 法利賽人熟讀律法卻不認識道成肉身的基督(約5:39-40)
· 真正認識神必帶出生命改變:「人若說我認識祂,卻不遵守祂的誡命,便是說謊話的」(約壹2:4)

十字架啓示:最深的「認識神」發生在各各他——

· 當基督在黑暗中呼喊「我的神!爲什麼離棄我?」(太27:46)
· 顯明神並非消滅苦難,而是親自進入深淵施行拯救,這纔是終極的認知顛覆:在看似被棄絕處,遇見捨命的神。
  
  
八、神對教會的管理奧祕

疑問:為何深愛神者常被排除於教會職分?

1. 神的主權目的:
   · 煉淨生命(如約瑟、大衛的隱藏期)。
   · 神為擴展事工疆界儲備人才(如保羅轉向外邦)。
   · 防範驕傲(林後 12:7-9)。
2. 教會有限性:
   · 選拔受傳統觀念、安全感需求限制(加拉太書 2:6)、職位有限制。
   · 神允許不完美,為顯明人心、訓練順服(啟示錄 2-3)。


九、教會服事「體制外」聖徒的永恆價值

1. 聖經典範:
   · 摩西(曠野預備)、大衛(流亡中倚靠)、耶利米(監獄守望)、腓利(邊緣宣教)。抹大拉的馬利亞(非使徒)第一個見證復活(約20:18)。百基拉/亞居拉(織帳棚者)——培育亞波羅等工人(徒18:26)
「邊緣」成爲福音突破口
    ▶撒瑪利亞婦人(約4)——被猶太社會排斥者,卻引領全城歸主
    ▶ 羅馬百夫長哥尼流(徒10)——外邦人領受聖靈,顛覆傳統界限。
  
    真理:聖靈膏抹不受體制框架限制(林前12:7)
    
2. 屬靈原則:
   · 神的器皿不受職位限制,隱藏期為永恆計劃的關鍵塑造。保羅的阿拉伯曠野三年(加1:17)啓示的沉澱期。
   巴克斯特之言:
   「神最珍貴的鑽石,藏在最深礦層,待祂定意時顯明。」

3. 永恆焦點:「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」(林前3:8)
    提醒:體制內外皆服事基督,非服事體制(西3:23-24)

"教會(耶穌基督的身體)真正的力量,不在組織的高塔,而在曠野中與神摔跤的雅各們,在監獄中歌唱的保羅們,在邊緣角落點燃微光的無名聖徒——他們承載着國度顛覆世界的永恆密碼。"
    
    
十、窄門之路的稀少性

疑問:為何蒙揀選者少?真實跟隨者更稀?

1. 十字架的重量:
   · 捨己 vs. 世界放縱(馬太福音 16:24)。
2. 麥子與稗子並存:
   · 名義信徒將在審判顯明(馬太福音 13:24-30)。
3. 珍珠價值的委身:
   · 部分委身如土淺種子,試煉中枯乾(馬太福音 13:20-21)。
4. 永恆視角:
   「有許多人,沒有人能數過來…站在寶座前。」(啟示錄 7:9)


十一、成為「稀少者」的呼召

(一)神的預見
“被召的人多,選上的人少”(馬太福音22:14),這句耶穌的箴言揭示了信仰道路上一條深刻而挑戰性的真理:神的呼召廣及衆人,但真正活出呼召本質的生命卻屬稀少。這種“稀少性”非因神的偏愛,而源於人面對呼召時的迴應與抉擇。

1. 特定揀選:神在歷史中特選少數人承擔關鍵使命,如:
     · 約書亞與迦勒:在數十萬以色列民中,唯獨二人因“專心跟從神”而進入應許之地(民數記14:24);
     · 基甸的三百勇士:從三萬二千人中篩出少數“警醒不懼”者,成就神的拯救(士師記7:1-8);
     · 撒母耳:在“耶和華的言語稀少”的時代,被神三次呼喚,成爲扭轉時代的先知(撒母耳記上3:1-10)。

2. 稀少性的本質:神的主動與人的迴應
      神的揀選基於祂的主權,但人需以信心與順服迴應。如撒母耳三次迴應“請說,僕人敬聽”(撒上3:10),顯明聆聽與降服是稀少者的關鍵特質。

(二)稀少者的生命特質:在試煉中顯明真信心

1. 專一跟從,心不受擾
約書亞與迦勒面對巨人環繞的迦南地,堅信“有耶和華同在,他們不過是我們的食物”。
2. 苦難不棄,打擊不退
   · 大衛遭掃羅追殺、家破人亡時,“倚靠耶和華他的神,心裏堅固”(撒母耳記上30:6),在絕境中仍持守信靠。
3.順服代價:捨己與持守。
4.持續成長:在平凡中活出神聖。

(三)當代稀少者的使命:在悖逆世代成爲扭轉者

1. 對抗文化妥協。在妥協世代堅守真理(但以理書 6:10)。
2. 重建神聖次序。
3. 拓展國度境界
4. 在孤單中尋伴:
   「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。」(列王紀上 19:18)。
   
(四)避免兩種偏差:
1.狹隘化:認爲呼召僅限全職事奉(如讀神學、當傳道);
2.泛化:將一切工作冠以“呼召”之名,卻無實質生命改變。   
3. 從索取恩惠轉為獻上生命(約翰福音 12:3)。


十二、宇宙那麼大還有屬靈的世界(諸世界),為什麼神只揀選少數的人成為主耶穌的同工與主一同做王,管得過來嗎?

一)揀選的本質:恩典與使命

1. 「神的主權」與「人的責任」的平衡
      「同工」身份不是特權,而是受託管家的責任(林前4:1-2)不是主要的管理者。
2. 「少數」的屬靈含義
   · 窄門真理:主耶穌明說「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着的人也少」(太7:14)。
   · 餘民原則:聖經中神常透過「餘剩的忠心者」成就工作(賽10:22;羅11:5)。
   · 質量重於數量:十二使徒改變了世界,證明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(林後12:9)。都說明先不需要太多與主同掌完全的人,這種身份表明一種尊榮,因此我們每位信徒都必須自己努力。

二)宇宙治理:依靠無限之神的智慧

1. 神的無所不能
      創造諸世界的神豈會受限於管理能力?聖經宣告:「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?」(創18:14)祂的智慧「無法測度」(詩147:5),祂托住萬有(來1:3)。
      
2. 「同工」的真實意義
   · 不是神「需要」幫手,而是祂賜人尊貴身份,使人效法基督(羅8:29)成為基督的身體,以這種身份與主同掌王權。基督是頭,教會是他的身體。
頭(基督)發布命令,身體配合基督的命令,就可以管理萬有,不需要身體去動腦筋的。
   · 評判作王的核心是「與基督同受苦」(提後2:12)的程度,是捨己服事的生命權柄(可10:42-45)。
   · 終極目標:彰顯神的榮耀(啓4:11),使「萬有在基督裏同歸於一」(弗1:10)。
   
3. 永恆中的治理架構
      聖經啓示天上有多層治理體系(但7:10;啓5:11),基督是萬王之王(啓19:16)。信徒得榮耀後將有屬靈身體,突破時空限制(林前15:44)就是沒有我們,主管理沒有任何問題。

三)核心真理:救贖計劃的焦點

1. 揀選的目的性
      神定意使教會成爲「真理的柱石」(提前3:15),透過有限的羣體向諸世界彰顯祂的智慧(弗3:10)神沒有計畫用大量的人。
      
2. 恩典的普世性
      聖經強調神「不願有一人沉淪」(彼後3:9),救恩向萬民開放(啓22:17)。「少數」反映人拒絕光的悲劇(約3:19),非神的本意。

3. 終末的完全實現
      當基督再來時,所有信祂的人都要復活(帖前4:16-17),得榮耀的聖徒將「作王直到永永遠遠」(啓22:5),在永恆中參與神無限的治理。

四)迴應呼召:站在永恆看今天

神所關注的不是「管不管得過來」,而是你我的生命是否在基督裏有份。祂邀請所有人:「看哪,我站在門外叩門...」(啓3:20)。成爲同工的條件是「忠心」(林前4:2),而非能力大小。

「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,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。但愿祂在教会中,并在基督耶稣里,得着荣耀,直到世世代代,永永远远。」(弗3:20-21)

在浩瀚宇宙中,神竟赐我们同工与作王的尊贵位分,这显明祂极大的爱与信任。你愿意以信心回应祂的呼召吗?


十三、基督徒有終極保障:基督的得勝,蔑視仇敵一切的存在。

1. 爭戰根基:
   · 十字架已勝過撒但、罪與死(歌羅西書 2:15)。
2. 認識神的錨點:
   「我們有這指望如靈魂的錨,又堅固又牢靠。」(希伯來書 6:19)


結語:屬靈爭戰的終極目標

屬靈爭戰的終極目標,不是“打贏一場仗”,而是“越來越像基督,越來越認識神”。每一次抵擋謊言、順服引導、參與聖工,都是爲了更深地認識神。正如保羅所說:“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。我爲祂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爲要得着基督。”(腓立比書 3:8)
 
認識神不僅是屬靈爭戰的根基,更是在爭戰過程中通過基督的得勝、順服的實踐和反擊謊言不斷深化的過程,最終指向對神更全備、更真實的經歷。
 
願我們在屬靈爭戰中,不只求勝利,更求「更深地認識神」。

「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,為祂丟棄萬事看作糞土。」(腓立比書 3:8)

· 爭戰非為勝利,乃為「更深認識神」——在順服、苦難、群體中活出基督形像。


禱告文

親愛的天父,
我們懷着敬畏與感恩來到你面前,深深知道屬靈爭戰的核心是認識你——認識你是獨一的真神,是愛世人、願萬人得救的主,也是掌管一切、定準時序的主權者。
 
謝謝你賜下聖經作爲完備的啓示,讓我們能在真理中認識你的屬性:你的慈愛與公義並行,你的主權與我們的責任共存。求你的聖靈常在我們心中光照,使我們不只是知識上知道你,更在生命中與你建立真實的關係,讓順服成爲我們對認識你的自然迴應。
 
主啊,你曾在歷史中親自興起復興,不是因人的策劃,而是因你主動的恩典。如今我們也渴望這樣的復興臨到,求你拆毀我們心中的冷漠與驕傲,除去撒但對我們認識你的扭曲——不讓我們誤以爲你冷漠,不讓我們用形式取代真實的相交,更不讓我們偏離你全備的真理。
 
求你帶領你的教會,讓我們明白救贖的聖工不是個人的英雄主義,而是羣體的使命。幫助我們在你的定時中預備自己,無論是順服中的成長,還是苦難中的等候,都能更深體會你的信實。讓我們在屬靈爭戰中,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經成就的得勝,持守真理、抵擋謊言,彼此相愛、建立基督的身體。
 
願我們在每一次迴應你的呼召時,都能更貼近你的心意;在每一次經歷你的帶領時,都能更像你的兒子耶穌基督。最終,讓一切榮耀歸給你,直到永遠。
 
以上所求,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,Amen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以諾書》主要內容、綜合學術研究與文獻記載

屬靈軍裝的剛強。以弗所書6:10-17

今天週四是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抓捕的日子,那麼今天從天亮開始發生了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