屬靈爭戰-對於聖經沒有規定的事,如何明白神的旨意?

屬靈爭戰-對於聖經沒有規定的事,如何明白神的旨意?

**在屬靈爭戰中尋求神的旨意:
是一條「先降服、再分辨、後行動」的成聖之路**
 
聖經並未為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提供白紙黑字的答案,但神從未留下我們孤單面對模糊與爭戰。真正的尋求,不是為找「最安全的選項」,而是為更深與基督同行。這是一條動態的屬靈歷程——先降服、再分辨、後行動,最終將個人抉擇融入神國永恆的敘事。
 
一、根基:在關係中確認身份與方向
 
1. 先安息:在「已被接納」中開始尋求
 
許多信徒一開始就陷入焦慮:「我若選錯,神就不喜悅我。」但耶穌說: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」(太11:28)
 
- 神的旨意建立在「你是祂揀選所愛的兒女」這一事實之上(弗1:5-6;羅8:16),不是你「做對了什麼」才配得。
- 屬靈爭戰中,仇敵常透過控告與恐懼,使人陷入「必須完美決策」的壓力,導致癱瘓或急躁。
- 實踐建議:尋求前先禱告:「天父,我已經是你所愛的,這不因我的表現而改變。我現在以這身份來尋求你,不是為逃避審判,而是為更深與你同行。」
 
2. 先降服:真實悔改,拔除血氣的根
 
「降服」不是被動等待,而是主動將生命交出,特別是那些隱藏的動機與家族、文化的破口。
 
- 許多「尋求神旨意」的背後,藏著掌控欲、成功情結、比較心、恐懼落後或情緒勒索。
- 仇敵擅長用「屬靈包裝」掩蓋私慾:「這機會是神給的!」——但動機可能是驕傲或自保。
- 關鍵行動:列出對這件事的三項潛在動機(如:安全感、被認可、逃避困難),一一交在光中,奉主名斷開血氣與家族的捆綁。
 
3. 查驗聖經原則:以已知真理為根基
 
神在聖經中已顯明的旨意,是我們一切尋求的根基。若一件事違背聖潔、愛、真理或見證,就不需再求問。
 
- 優先順服已知的真理:如聖潔(帖前4:3)、饒恕(太6:14-15)、傳福音(太28:19)等方向的努力。
- 從原則推導應用:
- 聖經未禁止社交媒體,但「凡事為榮耀神而行」(林前10:31)、「不做任何事的奴隸」(林前6:12)可指引使用方式。
- 聖經未規定投資、買彩票,但「殷勤工作」(箴6:6-8)、「不貪不義之財」(提前6:10)是原則。
- 自問:這選擇是否符合「愛神、愛人」的總綱?是否會絆倒軟弱者(羅14:13)?是否建造教會?
 
二、分辨:內外印證與群體智慧
 
4. 再分辨:內在見證與外在印證的雙重核對
 
悔改之後,聖靈的引導通常透過「內在」與「外在」兩條線顯明,彼此對照、彼此保護。
 
內在見證:良知深處的平安,與十字架對齊
 
- 不是情緒高漲,而是持續的平安(西3:15),且這平安包含「願意付代價、願意捨己」。
- 若感動伴隨的是「捷徑、捷報、捷利」,卻不需要破碎,就要警覺——這可能是肉體或仇敵的假冒。
- 理性與良知也是神所賜的工具(羅12:2;提前1:5),在聖靈管理下,分析風險、責任與果效是智慧。
 
 外在印證:神用多重方式說話
 
- 聖經經文:兩三處獨立經文重複同一主題(非斷章取義)。
- 屬靈同伴:成熟肢體在不知情下同受感動(箴15:22;徒15章)。
- 環境開關:非巧合的開門或攔阻(徒16:6-7;徒10章)。
- 個人歷史:回顧神過去如何帶領你,是否顯明類似價值或方向。
 
實踐操作:
 
1. 寫下三項「內在觀察」(如:平安、負擔、良知反應)。
2. 寫下三項「外在印證」(如:經文、建議、環境)。
3. 放在主前安靜七天,看是否越發收斂、聚焦。
4. 若矛盾,退回「降服」階段,重新求問。
 
警惕:不要偶像化「印證」。若沒有三重印證就不敢行動,你真正信靠的可能不是神,而是「感覺」。
 
5. 尋求群體遮蓋:在肢體中得保護與成全
 
「謀士眾多,所謀乃成。」(箴15:22)孤單的尋求容易偏離,群體的智慧帶來平衡。
 
- 諮詢屬靈長輩或成熟信徒:他們能提供客觀視角,避免個人偏見。
- 順服神設立的權柄:若涉及教會、家庭或職場責任,尋求牧者、父母或領袖的遮蓋是保護(來13:17)。
- 留意群體的沉默或反對:有時神透過「沒人支持」來攔阻你。
- 提醒:若群體意見出於私利、恐懼或傳統,仍需回到神面前分辨。群體是印證,不是替代聖靈。
 
6. 觀察環境:神透過現實說話,但不被環境奴役
 
神確實透過環境顯明旨意,但環境本身不是最終裁判。
 
- 開門與關門:如保羅被攔阻去亞細亞(徒16:6),哥尼流異象後彼得立即前往(徒10)。
- 試煉不等於拒絕:保羅多次遇阻仍堅持傳道(林後11:23-27),環境障礙可能是信心的考驗。
- 不強迫環境:若需不斷違背良知、犧牲真理或傷害他人才能成就,就要謹慎(雅4:3)。
- 關鍵態度:不強求開門,也不因關門就絕望。專注於是否行在神的旨意中,而非是否「成功」。
 
7. 拉高視角:將個人抉擇放入神國歷史與末世藍圖
 
當內外印證趨於一致,還需再拉高眼光,免得落入個人主義。
 
- 向後看:這決定與神在我家族、教會、城市中已有的救恩歷史有何連結?
- 向前看:啟示錄揭示羔羊的國度終必降臨,我的選擇能否裝備我成為末世的見證人?
- 例如:職場轉換,不再是問「哪裡最舒服」,而是「哪裡能讓我在敵基督系統中站立得穩,為真理作見證」?
- 禱告結語:「主啊,願我此刻的抉擇,在永恆的卷軸裡不是個人小插曲,而是與祢末世大劇同步的一小節音符。」
 
三、行動:在信心與調整中跟隨
 
8. 憑信心行動:在自由中邁步,並預備持續校正
 
神賦予我們自由意志。在符合聖經原則的多種選擇中,祂常允許人按恩賜、負擔與智慧抉擇(林前7:39-40)。
 
- 內心的平安是關鍵(西3:15),但平安不是無風無浪,而是「深知神與我同在」。
- 信心邁步,神負全責:即使選錯,祂仍能「使萬事互相效力」(羅8:28)。
- 保持可修正的彈性:每三個月回到神面前,檢視動機與果效;若偏差,立即調整。
- 建立「屬靈日誌」:記錄每次重大決定的動機、禱告、印證、期待與結果,成為個人與群體的屬靈遺產。
 
9. 在「不確定」中活出確信的屬靈操練
 
面對聖經未明確規定的事,屬靈爭戰的核心常隱藏在「等待的煎熬」與「行動的膽怯」之間。
 
(1)以「禁食禱告」拆毀屬靈盲點
 
當內在聲音雜亂、外在印證矛盾時,禁食不是「向神討答案的交易」,而是主動關閉肉體慾望的干擾,讓聖靈的聲音更清晰(太17:21)。
 
- 操作要點:選擇短期禁食(如一天或一餐),聚焦禱告:「主啊,我暫時放下對舒適的渴求,只求單單看見你的心意,即使答案不符合我的期待。」
- 屬靈意義:禁食本身是對「自我主權」的再次降服,告訴仇敵:「我的滿足不在選擇的結果,而在於與神的連結。」這會削弱仇敵透過「焦慮、貪婪」製造的混淆。
 
(2)接受「有限性」,以「小信」邁步
 
聖經從未要求我們「完全明白才行動」,反而稱讚「因信稱義」——即使看不完全,仍願憑所領受的微光跟隨(羅4:18-20)。
 
- 不要因「可能錯」而停滯:神容許「在信心中的試錯」,卻不悅納「因懼怕而不動」(雅1:22)。彼得因看見耶穌行走水面而邁步,雖中途懼怕下沉,耶穌仍伸手扶持(太14:28-31)。
- 以「回應已知」代替「等待未知」:若暫時沒有清晰引導,就先在當下的責任中盡心(如:認真工作、愛護家人、活出聖潔)。有時神的引導藏在「忠於小事」的態度裡(路16:10)。
 
(3)在「後果」中認識神的帶領
 
無論選擇帶來怎樣的結果,都是認識神的機會:
 
- 若結果順利,歸榮耀於神,並記錄祂的信實,成為下次信心的根基;
- 若結果不如預期,不陷入自責,而是禱告:「主啊,這過程中我看見自己哪些軟弱?你要教導我什麼?」(羅8:28的應許包含「透過錯誤塑造我們」)。
 
四、警惕:屬靈爭戰中的陷阱
 
10. 仇敵的欺騙、肉體的干擾與極端的陷阱
 
1. 仇敵的欺騙:
- 假冒「平安感」引誘人妥協真理(如:這只是小事,神不會在意)。
- 利用迷信兆頭、斷章取義的經文製造「假印證」。
- 煽動「過度分析」導致癱瘓,使人無法行動。
2. 肉體的干擾:
- 私欲扭曲感動(雅1:14),如貪財、虛榮、控制欲。
- 需誠實省察:「這選擇真的榮耀神?還是滿足我?」
3. 律法主義與自由主義的陷阱:
- 律法主義:在聖經未規定之處強加規條,定罪他人。
- 自由主義:忽略聖經原則,以「自由」為名放縱私慾。
→ 二者皆偏離「在真理中愛人」的中道。
 
五、總結:神的旨意是「成為誰」,而非僅是「做什麼」
 
「所以,弟兄們,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,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神所喜悅的;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(羅12:1-2)
 
- 神更看重你「尋求祂的心」,過於某個「完美決定」。
- 祂不要你成為「從不失誤的決策者」,而要你成為「始終跟隨羔羊的門徒」。
- 在屬靈爭戰中,持續住在基督裡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(弗6:10-18),你必能在真理與恩典中辨明祂的道路。
 
最後一句話:
 
祂不是只引導你到目的地,祂自己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所以,只要你以謙卑的心降服,以信靠的心分辨,以勇敢的腳步行動,你就已經走在祂的旨意中了。
 
整條路徑可濃縮為一句話:先讓十字架對付我裡面的權勢,再用聖靈的雙重印證核對感動,最後把個人故事鑲進神國永恆的敘事。如此,即使聖經沒有白紙黑字寫出細節,我們仍能在屬靈爭戰中穩穩跟隨羔羊,無論腳步向左向右,耳邊都能聽見牧人的聲音。

願這篇信息成為你在風暴中的錨,在迷霧中的光,  
引領你更深進入那位說:「我認識我的羊,我的羊也聽我的聲音」的主懷中。

總結  
尋求神的旨意,是「在降服中安息→在分辨中謹慎→在行動中信靠→在結果中學習」的循環。面對聖經未明說的事,不必懼怕「選錯」,因為那位引導我們的神,比我們的「正確選擇」更有能力將一切化為益處。關鍵從來不是「避免走彎路」,而是無論走哪條路,都讓「尋求祂」成為生命最深的習慣——這正是屬靈爭戰中最堅固的防線。

整條路徑可濃縮為一句話:先讓十字架對付我裡面的權勢,再用聖靈的雙重印證核對感動,最後把個人故事鑲進神國永恆的敘事。如此,即使聖經沒有白紙黑字寫出細節,我們仍能在屬靈爭戰中穩穩跟隨羔羊,無論腳步向左向右,耳邊都能聽見牧人的聲音。

神看重你寻求祂的心,过于某个「完美决定」。在属灵争战中,持续住在基督里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(弗6:10-18),必能在真理与恩典中辨明祂的道路。


禱告文
 
天父,親愛的主:
此時,我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,面對聖經未明說的事,心中有迷茫,也有爭戰。但我首先要回到你的面前,宣告:我是你所愛的兒女,我的價值不在於「選對與否」,而在於基督在我裡面的救恩。求你挪去我對「完美決策」的焦慮,讓我在「被你接納」的安息中開始尋求——因為你從不因我的軟弱收回你的愛,反而以恩典為我鋪路。
 
主啊,先光照我內心的動機。我承認,這選擇背後也藏著我的私慾:也許是對安全感的渴求,也許是想被認可的驕傲,又或是對未知的恐懼。求你用十字架的利劍拆毀這一切,讓我真實降服:「不照我的意思,乃照你的意思成就。」無論結果如何,我願意放下掌控,讓你的旨意在我生命中居首位。
 
求聖靈親自引導我分辨。給我內心深處與十字架對齊的平安——不是逃避代價的輕鬆,而是願意捨己的堅定。也求你透過聖經的原則、屬靈同伴的提醒、環境的開關,給我清晰的印證,讓內在的感動與外在的見證彼此呼應。若有混淆,求你顯明我的盲點;若有偏差,求你及時攔阻。
 
幫助我在群體中尋求智慧,不孤獨前行;也讓我在環境中看見你的手,卻不被環境挾制。更求你拉高我的視角,讓我不局限於眼前的得失,而是思想:這選擇能否讓我更像基督?能否成為你國度的見證?
 
即使我仍有不確定,求你賜我「小信」的勇氣——知道你容許我在信心中邁步,也必在過程中引導我校正。無論結果如何,我相信你必使萬事互相效力,叫愛你的人得益處。
 
最後,讓我記住:你比「正確的選擇」更寶貴,你自己就是道路。願我的心始終向你敞開,無論向左向右,都能聽見你說:「這是正路,要行在其間。」
 
以上所求,是靠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以諾書》主要內容、綜合學術研究與文獻記載

屬靈軍裝的剛強。以弗所書6:10-17

今天週四是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抓捕的日子,那麼今天從天亮開始發生了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