屬靈爭戰-方言禱告的恩賜
屬靈爭戰-方言禱告的恩賜
屬靈爭戰中的方言禱告:恩賜、分辨與實踐
一、方言禱告的兩種基本類型
1. 集體性方言恩賜(公開場合)
· 目的:為讓整個信徒群體得益處、被造就(哥林多前書 12:10)。
· 要求:
· 必須有人翻譯出來(哥林多前書 14:27-28)。
· 限制在兩三個人,且要輪流著說(哥林多前書 14:27)。
· 「若沒有人翻,就當在會中閉口,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」(哥林多前書 14:28)。
· 秩序:「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;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,乃是叫人安靜。」(哥林多前書 14:32-33)。真正被聖靈充滿的人會尊重教會秩序和屬靈遮蓋。
2. 個人禱告語言(私人靈修)
· 目的:造就個人,加強與神的親密交通(哥林多前書 14:2, 4)。
· 特點:這是信徒個人與神對話的語言,保羅說「我感謝神,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」(哥林多前書 14:18)即指此種。
· 價值:幫助我們「用靈禱告,也要用悟性禱告;用靈歌唱,也要用悟性歌唱」(哥林多前書 14:15),在屬靈爭戰中提供不間斷的禱告保護(以弗所書 6:18;帖撒羅尼迦前書 5:17)。
二、如何分辨方言的來源(真、人、魔)
1. 出於聖靈的真方言特徵
· 結構:有真正的語言結構和模式,非無意義的音節重複。
· 內容:是對神的頌讚(使徒行傳 10:46)和在靈裡講述各樣的奧秘(哥林多前書 14:2)。
· 果效:造就個人靈命或建造教會。
· 表現:可能有屬靈能力的表現,如舌頭的跳動。
· 順服:順服聖經真理(約翰一書 4:6)和屬靈權柄的遮蓋(哥林多前書 14:32)。
· 內在感受:帶來內心的平安(腓立比書 4:7)和甘心的順服,而非強迫或恐懼。
· 生命果子:伴隨生命改變,結出聖靈的果子(仁愛、喜樂、和平等,加拉太書 5:22-23),變得更像基督。
2. 出於人為的人工方言特徵
· 結構:缺乏真實語言結構,多為重複單音調(如 DE, DA, DA)。
· 來源:可通過人為訓練和操練舌頭產生,非聖靈自然的感動。
· 果效:沒有屬靈造就能力,對靈命無益。
· 動機錯誤:常以「說方言」為受聖靈浸的原因(目標)而非結果,顛倒屬靈次序。
· 焦點:容易導向自我表現或產生屬靈驕傲(認為「說方言才屬靈」),偏離了「愛是不自誇」(林前 13:4)的本質。
3. 出於邪靈的魔鬼方言特徵
· 內容:雖可能有語言結構,但內容是褻瀆神、淫穢的,靈裡會感到受傷害。
· 氛圍:帶來混亂、壓迫感、恐懼,而非平安與秩序。
· 權柄:拒絕聖經真理和屬靈權柄的遮蓋與分辨。
· 背景:可能與異教活動、偶像崇拜或交鬼現象有關聯(如印度教咒語、新紀元靈語現象)。
· 隱藏陷阱:
· 引發狂熱:讓人追求「靈修高潮」,卻忽略日常的愛神愛人。
· 捆綁依賴:讓人覺得「不說方言就與神隔絕」,被形式轄制,失去在基督裡的自由(約翰福音 8:36)。
三、如何確立感動由聖靈而來 & 實踐核心
1. 專注於神自己:禱告時專注於神寶座的榮耀(啟示錄 4 章),與父神或內住的聖靈對話(羅馬書 8:9),而非專注於恩賜本身。
2. 追求生命過於恩賜:神看重生命的成熟和品格過於恩賜的表現。要追求「最妙的道」——愛(哥林多前書 12:31-13:13)。
3. 保持謙卑與可教導的心:承認自己有限,需要聖靈引導,並願意接受來自聖經和屬靈長輩的糾正。
4. 求問翻譯的恩賜:私下方言禱告時,可以求神賜下解釋(哥林多前書 14:13),明白神的心意。
5. 檢視內在平安與果子:真正的聖靈感動會帶來平安,並結出聖靈的果子,帶來生命的長進。
四、重要實踐提醒
1. 不可停止用悟性禱告:方言禱告是補充,而非替代。務必平衡「靈禱」與「悟性禱告」(哥林多前書 14:15)。
2. 教會秩序優先:公開場合務必遵守「若無人翻譯就閉口」的原則,因為「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」(哥林多前書 14:40)。
3. 拒絕極端:既不將「說方言」視為得救或屬靈的必須條件(哥林多前書 12:30),也不否定其作為聖靈恩賜的真實性(哥林多前書 14:18)。
五、總結:真正的標誌是像基督
「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」(哥林多前書 13:1)
真正屬靈成熟的標誌不是擁有何種恩賜,而是活出基督的生命。方言禱告的終極目的,是引導進入更深的敬拜、更順服的生命,以及更堅定地依靠神本身,而非依靠任何方法。
「不要醉酒,酒能使人放蕩;乃要被聖靈充滿。當用詩章、頌詞、靈歌,彼此對說,口唱心和地讚美主。」(以弗所書 5:18-19)
結語禱告:
主啊,求你賜下清明的靈,使我們不因追求恩賜而偏離你;也不因懼怕混亂而拒絕你的靈。讓我們在真理中被聖靈引導,在愛中操練恩賜,在謙卑中見證你的榮耀。願我們的方言禱告不是表演,而是與你親密相交的呼吸;不是爭戰的口號,而是信心的嘆息。奉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。